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详情
打造“国字号”骨科造福百姓!北大深圳医院骨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3-08-02 09:54:52    来源: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黄贤君 吴世超

近期,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公布了2023年广东省入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骨科“榜上有名”。获批202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标志着北大深圳医院骨科迈进“国家队”,将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带来更多就医福祉。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由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评估产生的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疗专科,代表着全国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最高水平的临床专科。“骨科作为医院‘十四五’期间,首个迈入‘国家队’的科室,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紧抓高水平医院建设机遇,大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代表性成果‘落地’,对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学中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表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团队

“时代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导向,医院发展战略,人民健康需求,则是重点专科建设思路的‘指南针’”,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曾晖教授谈及学科规划的时候表示。近些年,在北大深圳医院“以医疗为主体,以临床研究和智慧医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支撑下,该院骨科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强综合、凝特色,扬专长、补短板,着力围绕四大亚专业特色优势方向,努力打造医教研转齐头并进,医工结合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现代化骨科。

内培外引,高水平复合型团队护航群众骨健康

曾晖教授作为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全力推动骨科医、教、研、转全面发展。从“学科发展,人才是最关键的。要打造‘医教研转齐头并进,医工结合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现代骨科’,首要任务是建设老中青梯队合理的多层次复合型的高水平骨科团队”曾晖教授说。

站在巨人肩膀上,北大深圳医院骨科依托深圳市政府“三名工程”筑巢引凤,三个团队各有所长。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团队擅长脊柱、关节常见病及疑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最早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世益主委团队在学界最早倡导运动医学“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的治疗宗旨,率先在国内运动医学科建立运动康复亚专科,帮助病人快速恢复功能;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团队使中国轻量化镁技术扩大应用领域并走向世界。三个高水平的“三名工程”团队通过解决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手显微外科等临床难题以及开展系列可降解金属等新材料技术在骨关节炎、骨折、骨重建、骨肉瘤等方面的转化研究全面助力北大深圳医院骨科的全方位发展。

院士及主委团队加盟之后,不仅用国际视野为北大深圳医院骨科擎画学科发展方向,还通过成立名医工作室定期到院坐诊,开展疑难病例会诊和高难度手术指导,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和科研论文发表,全方位带动骨科科室对标一流,凝练专业方向,谋定而动,带动骨科迈出高水平新步伐,并成功落户了国家级实验平台——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机遇,深圳创新的土壤,为骨科筑巢引凤,搭建高水平人才队伍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曾晖教授表示。

近几年,北大深圳医院骨科聚力引培,打造了高层次人才为主体,“老中青”梯队合理、各有所长的高水平人才智力群。该院骨科团队共有200多名成员,医师团队均毕业于国内外顶尖的医学院校。其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2.8%,博士占比高达52.7%。骨科团队由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和统计学等专业背景成员组成,很好保障了临床、研究、转化的全面发力。

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手显微外科四个亚专业的科主任纷纷在省市学术组织中担任会长、副会长、主委、副主委以及国内外知名杂志担任副主编和编委等职务,团队还有20人次先后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培养计划。

在北大深圳医院的200多人骨科大团队中,北大青年博士的“独当一面”成为一道特殊“亮丽风景线”。这种“能力”的养成,和青年博士团队无一例外接受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医学教育及以严格、规范著称的“北京大学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密不可分。团队中,有北大毕业的博士13名。毕业后,他们和其他博士一样均在北大深圳医院接受北医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了北医二阶段考试。如今,很多都已娴熟在手术台上完成复杂疑难的髋膝关节置换、四肢创伤、足踝等手术。正是依托北大医学平台,北大深圳医院作为北京大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年博士们得以发挥所长。他们当中有的发表自然子刊的高分文章,有的摘得北大医学部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奖项,在教学讲台崭露头角,成为骨科未来新生力量的“扛把子”。

四位一体,建设“特色优势骨科亚专业”医疗新高地

跻身“国家队”,北大深圳医院骨科递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每年为突破12万名门诊患者服务,为将近8000名手术患者提供服务,服务量居广东省前列,形成了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手显微外科等四个特色鲜明的亚专科。依托O型臂、手术导航系统等高端设备,坚持微创精准理念,涵盖了关节、脊柱、创伤、骨肿瘤、运动医学、手足显微等骨科疾病的综合诊治。

北大深圳医院骨关节科是深圳市关节外科唯一的重点专科和深圳市骨与关节退行性病防治中心,在广东省杰出青年人才王德利主任带领下,在智能微创关节置换与保髋、保膝手术领域处于市内领先水平,重点发展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BrainLab导航下关节置换,各种微创关节置换术(小切口前外、后外入路、直接上方入路、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膝关节置换术,小切口微创单髁置换术等)。微创关节置换数量位居市内前茅。骨关节科同时作为深圳市医学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目前已发展成为深圳市独具影响力的骨创伤救治中心,在复杂创伤救治与功能重建领域处于市内领先地位,开展了复杂疑难危重的骨与关节损伤的综合救治、机器人辅助下骨折微创内固定术。此外,骨关节科是深圳市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心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防治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深圳市分中心,积极开展了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研究。

脊柱外科作为“深圳市脊柱外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的依托科室,聚焦脊柱多发病和常见病,在颈椎病、脊柱畸形、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已到省内先进水平,年手术量已突破2000台。于滨生主任瞄准了3D打印在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和脊柱融合等方面的运用潜力,医工结合,开展多项高水平临床研究;此外,该科室在ACAF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微创脊柱外科,老龄脊柱疾患的综合诊治、脊柱智能护理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骨科基础青年研究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运动医学科在张新涛主任的带领下,以“手术康复一体化”为特色,全面打造运动损伤“预防—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术后早期康复—重返运动”一站式功能至上临床运动医学中心,在运动创伤、运动康复、运动处方、医体融合、健康科普、科研转化等六大领域全面领先发展,被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陈世益主委评价为“国内运动医学全面发展的先行示范科室”。每年为4万人次提供专业的运动损伤疾病诊疗服务,每年帮助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余名患者进行高质量的微创手术并最终重返运动。作为国家体育科普基地,践行“运动损伤防治、运动促进健康”科普责任,“科学运动进校园”系列科普公益活动成为深圳市知名科普公益品牌活动,并被深圳市列入《健康深圳2022年工作要点》。运康中心以“医体融合”为契机,在运动结合医疗防治慢病中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广东省医体融合学组组长单位、深圳体医融合先行示范点。成立“深圳市专业运动员医疗保障基地”,为在深的专业高水平运动员(包括孙颖莎、陈梦、侯逸凡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助力深圳市体育事业发展。

手显微外科在肖颖锋主任的带领下,针对肿瘤、肥胖、手术、创伤、感染、放疗或其他治疗损害淋巴系统导致的肢体淋巴水肿开展精准治疗。据统计,目前全国有5000多万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95%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2022年初,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周喆刚主任引入并开展了利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新业务,采用血管化淋巴结移植,血管化淋巴管移植,淋巴管静脉吻合等组合术式治疗淋巴水肿。许多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慕名来到北大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在这里接受肢体淋巴水肿的综合治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不仅如此,科室还在严重肢体创伤的保肢治疗与晚期功能重建、糖尿病足的一体化诊疗、周围神经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手足先天性畸形的矫治等领域综合诊疗能力居全省前列。

创新驱动,“医工研企”密切协同,国家级科研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走进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各亚专科办公室中,摆放着不少人体骨骼模型,这些模型除了骨骼1:1还原,更做到了血管、其他组织也清晰可见,方便医生术前规划。此外,最关键的3D打印导板辅助医生开展高难度手术,不仅保证了准确度和安全性,还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目前该导板已在北大深圳医院有上百例临床应用,展现了良好运用前景。2023年4月,北大深圳医院骨科于滨生主任联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企业三方共同完成的“3D打印个性化骨缺损修复植入体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北大深圳医院骨科拥有深圳市骨科疾病与生物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脊柱外科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骨科生物材料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骨科疾病再生技术工程实验室(含提升项目)等市级创新平台,依托深圳创新优势,骨科打造“医工研企”交叉复合型学科,于2019年落户国家级实验平台——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创伤、运动性损伤频发等一系列原因,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500万例病患需运用骨科内植物进行修复。运用骨科生物材料进行骨修复是当前临床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曾晖教授表示。

该平台是深圳市医疗机构唯一获得以骨科生物材料研发为主题、临床转化为目标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结合“三名工程团队”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团队的技术优势和北大深圳医院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手显微外科骨科学科群团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优势。紧盯国家与深圳市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及要求,针对骨科生物材料的研发、转化、临床应用等共性技术问题,立足于骨科疾病发病机理,骨科团队重点进行可降解活性金属等材料的相关研究,搭建新型可降解骨内植物器械研发平台,推动新型骨科生物材料产品的临床转化应用,为国内骨科生物材料产业培养具有医工结合背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新型可降解镁合金材料在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依托国地联合工程中心,骨科启动“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和“可降解涂层镁金属接骨螺钉”项目的临床试验,取得很好治疗效果,相关成果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不仅如此,团队还自主设计了一种可注射明胶基水凝胶负载脂质体包裹药物用于治疗骨关节炎,2023年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作为深圳市首个骨关节方向的GCP临床试验机构,骨关节科的“同种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Ⅰ期临床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利用干细胞在体内微环境作用下的修复能力,促进受损的软骨重生,为临床治愈骨关节炎提供了可能。

近三年,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共获批国家、省、市级课题立项50余项科研项目。骨科的科技量值(STEM)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前100名。在骨性关节炎、骨缺损、脊柱退行性疾病、半板与韧带损伤、糖尿病足和智能护理等领域展现了蓬勃的创新朝气。

智慧引领,打造“全生命周期康复智慧服务”助推器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科疾病不仅病种复杂,患者再术中、术后病情变化快,手术过程潜在风险大,而且术后康复恢复时间长。

56岁的张阿姨因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了10余年,该院骨关节科采用股四头肌保留技术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加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术后4小时,她就可以做直腿抬高锻炼,没有疼痛感觉,屈膝能达110度,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

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地……如何实现术前、术中质量安全和风险防范的优质护理?如何构建术后高效快速康复体系?北大深圳医院骨科智慧引领,打造“全生命周期康复智慧服务”,在快速康复和智慧病房建设方面“放大招”。

在第六届全国品管圈大赛现场,北大深圳医院骨科打造的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运动管理于一体的快速康复体系,提高功能锻炼达标率为主题的品管圈获得了一等奖。接轨国际的现代康复治疗体系让患者得以更快康复。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在术前宣教、术前评估和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和皮肤准备、麻醉、微创手术技术、激素应用、围手术期管理、疼痛管理、血管预防、术后消化道尿道管理、切口引流和术后康复锻炼等领域形成了系列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和管理规范,并培养了多个加速康复医护团队,为患者的加速康复保驾护航。

走进北大深圳医院骨科病房,风险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把高、中、低风险应用红、棕、黄进行分级标识,动态显示在床头屏、走廊屏,让患者、医护、陪人知晓风险并共同防范。集合智能输液系统、智能药柜、配药机器人、非接触式体征采集系统等各种让患者更安全,医护更高效的智慧化产品运用随处可见。

在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医护一体化合作可谓“天衣无缝”。“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在智慧病房中,护士不是普通的“打发”护士,而是医生的另外一只“手”和另外一只“眼”。一说起智慧病房,作为智慧产品研发运用“达人”的骨科各位护士长对病区的“智慧宝贝”如数家珍。通过智能风险评估系统系统,为医生完成了专病康复、跌倒、压疮等指标的风险评估。智能交互平台是这个凝聚着团队研发心血的平台,很受医护的青睐。系统内相关诊断、风险评级、生命体征及检查结果自动勾选,建立了标准化、结构化、同质化的专科病情变化时沟通模式。

“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医护团队可以更快捷地从发生了什么、与什么相关、采取的措施及给予的建议这四个要素进行快速判断、准确汇报,提高沟通效率和专科风险管控能力。”脊柱外科智慧病房的孙咏梅护士长说。

通过医护一体,智慧化赋能,北大深圳医院的骨科病房不仅为智慧护理加把“安全锁”,让患者更安全,每年接受几千人次的参观学习,斩获了“国家卫健委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病房”等各类荣誉奖项,打造了骨科智慧病房的“深圳样板”。

审读:谭录岗

关键词:

上一篇:三角函数面积公式高中(三角函数面积公式)
下一篇:最后一页